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 | 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图书详细内容

在改革开放初期,已步入晚年的陈云,却被推入了激流勇进、中流砥柱的人生,在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治上,陈云重新进入中央决策层,力主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经济上,陈云重新执掌中央财经大权,苦心探索一条建设新路。为搞好执政党,他主持中纪委,大声疾呼:“党风问题是…

作者:页数:275分类:中国人物传记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1ISBN:978-7-5143-3244-5
定价:¥38.00版印次:1

在改革开放初期,已步入晚年的陈云,却被推入了激流勇进、中流砥柱的人生,在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政治上,陈云重新进入中央决策层,力主实事求是、拨乱反正;

经济上,陈云重新执掌中央财经大权,苦心探索一条建设新路。

为搞好执政党,他主持中纪委,大声疾呼:“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为改革经济体制,他明确社会主义有两种经济,并率先提倡引入市场经济。

为实现交班,他倡导“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

《晚年陈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陈云……

内容简介

在改革开放初期,已步入晚年的陈云,却被推入了激流勇进、中流砥柱的人生,在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治上,陈云重新进入中央决策层,力主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经济上,陈云重新执掌中央财经大权,苦心探索一条建设新路。为搞好执政党,他主持中纪委,大声疾呼:“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为改革经济体制,他明确社会主义有两种经济,并率先提倡引入市场经济。为实现交班,他倡导“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晚年陈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陈云……

  目  录  

卷一:1978年,在这个中国历史的转折年代,73岁、已是耄耋之年的陈云,

重新进入中央决策层,开始了继续发挥老一辈革命家重要作用的晚年岁月

1.1978年开年以后,陈云不断地向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提出,

要加紧为那些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老干部平反,进一步拨乱反正

2.国家急于要上120个大型项目,陈云有不同的想法。他首先在党内给人们“打预防针”;

国务院召开务虚会议,陈云建议:“最好用几天时间,专门听听反面意见。”

3.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提议:要解决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陈云先提出,中央应该考虑解决“文革”遗留的一些重大问题;

然后他才谈下一步的经济工作

4.邓小平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主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定调。      三中全会公报多次提到陈云重新进入中央决策层的职务变化,他在会上谦虚地表了个态

卷二:改革开放初期,熟谙经济工作的领导人陈云重新执掌中央财经大权,

如何将中国经济建设这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引入健康发展航线?陈云煞费苦心

1.计划指标和投资能力、建设规模和综合国力出现尖锐矛盾,中国的国民经济将偏离正常发展轨道。      陈云断然表态:宁可降低指标,宁可减建项目,否则计划不要下达

2.下决心调整国民经济,已是刻不容缓。陈云、李先念主动上书中央:成立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

统揽财经决策,并用两三年时间进行调整。邓小平极力支持陈云挂帅

3.陈云走马上任,主持财经委第一次会议。他提出:大家要协力同心。还要找几个年轻人来当“后排议员”,

参与决定大政方针。会后,调整工作的八字方针正式出台

4.按陈云的意见,这次调整,该下马的要坚决地下;该上马的,要“快马加鞭”。对宝钢这个最大的项目,

陈云亲临现场调研,主张:“要搞到底,只能搞好,不能搞坏。”

5.调研归来,陈云顶住巨大压力正式做出宝钢要“干到底”的决策。他亲自点将:“要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要‘斩马谡’。”

并稳定军心:“外界舆论,我来做工作。”

6.宝钢的事搞定后,陈云累倒了。下一步怎么做?他对各省负责人拱拱手:“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对中央建议:“成立书记处,调两个比较接触实际工作的同志上来。”

卷三:改革开放后,重新组建中纪委,陈云连续担任两届九年的中纪委第一书记,

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中纪委也从此打开了局面

1.纪检机构原来就存在过,前有朱德、董必武分别打下的基础,后有改革开放新的复杂局面。      陈云这届中纪委提出: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要讲“六不怕”

2.中纪委当前做什么,长远怎么做?陈云一并谋划。他主持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并着重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3.根据陈云提出的“有错必纠”的方针,中纪委进一步推进大量遗留案件的审理工作。      刘少奇案要首先查清,给予平反;潘汉年案,陈云在患了重症进手术室前仍放心不下

4.第一届中纪委的工作,得到全党认可。陈云再次当选为第二届中纪委第一书记。      他对纪检干部说:“不应当在原则问题上‘和稀泥’。”以身作则的陈云,目光紧盯经济领域

5.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陈云提出,两个文明更要一起抓。有一份材料引起他的警惕:

有些地方搞起了“八菜一汤,独霸一方”和“美人计”。陈云强调:“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

6.为搞好党风和社会风气,陈云主张:要严格制止党政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经商办企业。      他直接过问了涉及领导机关和干部的“海南岛汽车案”、“晋江假药案”和“中科院购买高级小轿车案”

7.面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状况,邓小平和陈云都神情严肃:对那些罪大恶极和影响极坏的,

决不能手软,要依法杀一些,“杀一儆百”。十三大前,陈云谈到了自己的去留

卷四: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为探索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子,

陈云和邓小平等人主张:在总结经验中开拓,“摸着石头过河”

1.1980年3月,在医院住了5个多月后刚出院的陈云,又在深入思考国家长期规划。      他提出:长期规划必须包括人口问题,否则事情不好办;要明确规定“只准生一个”,准备人家骂断子绝孙

2.党和国家一些具体领导体制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陈云和邓小平等人力主改革。      “五老”做出了表率,主动让贤,不再兼任副总理。陈云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

3.陈云提示:改革突破口要从农村、农业和8亿农民着手。邓小平请陈云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做一篇纲领性的发言。      面对潜在危机,陈云拿出一个办法并提出十条意见,一语惊四座

4.随着经济建设走入正轨,陈云有关经济工作的一系列语言被作为指导性用语高频率地引用。      这个时候,做出历史决议,以便以后“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时机也已成熟

5.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陈云高度赞赏。下一步怎么改?

陈云主张:步子要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要走出一条中国式发展的新路子

卷五: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破除旧的经济体制框架,

陈云在探索中率先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两种经济

1.一篇写于1979年3月的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提纲,要等到3年多以后才发表,

只因它包含了对旧的思想模式的几大突破,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2.作为改革的“实事求是派”,陈云始终坚持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不要国家计划,

国家干预是必要的。人们逐渐接受“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

3.进入1982年的中国,许多人思想上的疑惑和行动上的偏差,已经严重影响了“全国一盘棋”。      大年初一,陈云疾呼:资本主义企业里头相当有计划,而我们更要有战略家

4.中共十二大前后,陈云从战略角度提出:搞活经济必须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这就好比鸟与笼子的关系,“笼子”不一定限于省、地区、国内,甚至可以跨国跨洲

5.经济特区试办之初,陈云批示:特区要办好,第一位的任务是认真总结经验。      他交代:特区必须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拿出新办法;它的拳头不是产品,而是管理办法

6.陈云同意对中国经济体制的4条新概括,并指导写成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试图在理论上突破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邓小平评价它是新的政治经济学

卷六:步入人生的第80个年头,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陈云,

积极支持年轻的中央领导人的工作,他手书:“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自1979年那次重症手术后,陈云身体的这辆“木炭汽车”,一步一摇地完成着“两年计划”。      他不断大声呼吁:“交班”的问题刻不容缓;要成千上万地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2.时年80,陈云为年轻领导人手书李商隐的诗,并补写“后来居上第三梯队”,表达心境。      他自己则奉行:“少做就是多做,多做就是少做。”

3.有“无工不富”的声音逐渐大过“无农不稳”的声音,陈云提醒:“‘无粮则乱’,这件事不能小看。”

他还主张:“七五”期间不要再搞高指标,“欲速则不达”

4.80岁的陈云得到喜讯:他当年拍板继续上马的宝钢建设工程投产试运行成功!

在北京早已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到宝钢现场去看看。他关注的事情,张弛结合、冷热适中

卷七:中共十三大前后,陈云与邓小平、李先念商议:彻底退出中央领导岗位。  “全退”的愿望没有实现,他们只好采取“半退”形式

1.1986年的秋天,几位共同战斗了几十年的老战友相继去世,让陈云等人承受着极大的心理打击,

他约邓小平、李先念到家里做了一次长谈。之后,陈云在公众面前“消失”

2.陈云在公众面前“消失”,外界开始对他的健康状况和邓小平的去留纷纷猜测:“半身不遂”、“重病在身”、

“十三大时退职”……陈云出来“植树辟谣”

3.十三大即将召开,陈云提议:中央领导层都来学习哲学,脑袋会更加灵光。      他自己出钱给他们买了一些哲学读物,并叮嘱大家学习

4.党内不同意陈云和邓小平、李先念三人关于“十三大时一起退下来”的请求,

三位老人只好“半退”。十三大报告,凝聚了全党的智慧和陈云等人的心血

5.十三大社论引用了陈云常常书写的几句古诗,赞颂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交班”方面的表率作用。      对新领导人上任后来访,陈云透露:“我都让他们学哲学。”

卷八:继邓小平之后,陈云担任第二届中顾委主任,五年中,

作为中顾委的领头人,他很少出头露面,却顺利地完成了中顾委的历史使命

1.陈云退居二线,成为中顾委主任的最佳人选。除管好中顾委的大政方针和在发展战略上为中央当好参谋外,

中顾委的日常工作,他放手让薄一波和宋任穷去主持

2.有人批评“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陈云不以为然;但对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

工资等改革能否顺利闯“关”,陈云和中顾委不无担心。为避免社会动荡,陈云直接找中央一线负责人,谈了八点意见

3.一场政治风波悄然而至,陈云从杭州返回北京,抱病参与处理动乱问题。他亲自主持召开中顾委常委会议,

毫不犹豫地提出:老同志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4.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与陈云、李先念商定:

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变,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一个字不动。陈云再次提倡学习哲学

5.1990年春节,陈云最后一次在杭州度过,他给李泽民赠送了15个字: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还讲解了其中的唯物辩证法

6.进入20世纪90年代,陈云开始转到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休养。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

陈云正在上海,他完全赞成。有人问他对开发、开放浦东的态度,他更表示赞成

7.1992年春节后,陈云提出:中顾委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可以在党的十四大时撤销。      十四大高度评价了中顾委的历史作用,陈云也完成了“半退”到“全退”的转换

卷九:中共十四大以后,终于实现“全退”愿望的陈云,始终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

并始终倡导维护中央权威,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三年

1.1992年秋天,中国城市出现严重水资源危机的消息,再次触动了在上海休养的陈云。      他对这类问题的忧虑由来已久,并始终关注着老百姓的生活

2.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市民的当家大白菜问题,就曾引起过陈云的长久关注,

他对上直接写信给中央最高领导层,对下直接给北京市打电话

3.陈云晚年,把“人民吃得如何”提到“关系国运昌盛的大事”的战略高度;

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称为“我国的一项大的国策”……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有记者称:“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

4.“全退”下来以后,陈云多次表示:我对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满怀信心,我们首先要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      1994年5月25日他病重入院后,生命中最后的321天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后记 

精彩试读

就在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的时候,陈云在党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影响很大的文章,题目就叫《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纪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呼吁: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对“两个凡是”等观点,陈云还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除了利用舆论的力量以外,陈云还直接给当时的中央主席、副主席等领导人写信,促使“文革”留下来的所谓“历史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1978年1月3日,陈云给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代总理的华国锋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等人写信,向他们转交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送来的一封信。胡耀邦在信中反映了王鹤寿由于“历史问题”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中,王鹤寿因1933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经中共营救出狱这段所谓历史问题,被诬为“叛徒”,长期受到关押。陈云在给华国锋等人的信中指出:“王鹤寿是1937年国共合作时我党从国民党监狱中要出来的。在审查党的七大代表资格时,从当时的所有材料看,他的历史是清楚的。”陈云果断提出:“建议由中央组织部把他的材料再审查一次,并把他调到北京治病。”在陈云敦促下,王鹤寿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不久,王鹤寿被从外地接回北京,并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人们在新闻报道中,重新开始见到王鹤寿的名字。

4月24日,陈云再次致信华国锋与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转交曾志关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陶铸“历史问题”的来信。曾志系陶铸之妻,“文化大革命”前曾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文革”中同样受迫害。陶铸于1933年5月被国民党逮捕,并被判处无期徒刑。他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后被派往中共湖北省委,任常委兼宣传部部长。陶铸在抗日战争期间转战南北,功勋卓著;在解放战争期间在东北担任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前后又南下,先后担任华中、中南、华南军区重要领导职务。然而,“文化大革命”中,他却受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曾经被捕那段历史也被诬陷为“叛变”。1969年11月30日,陶铸含冤去世。

对陶铸的所谓“历史问题”,主管过组织工作的陈云是清楚的。他在给华国锋等人的信中指出:“陶铸是在国共合作后由我党从监牢中向国民党要出来的。此案牵涉到一大批省部级干部,弄清陶铸问题非常必要。”陈云建议:由中央组织部主持会同专案组,将全部案卷和有关人员都调到北京,再审查一次。

经陈云出面,解决陶铸的问题很快有了进展。

陶铸和王鹤寿的问题属于同一类情况,为加大为他们平反的工作力度,11月份,陈云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要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不能留有“尾巴”。

当年年底,王鹤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成为陈云的得力助手;陶铸也得到彻底平反,在12月24日召开的追悼大会上,陈云还为陶铸致了悼词。

亲自为受迫害的老干部奔走呼吁,使他们的冤、假、错案尽快得到平反,这样的事,在陈云身上发生过无数起。由于陈云的努力,“文革”中造成的许多重大的冤、假、错案,得以改正、平反。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