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精品图书
- >
- 中版好书榜
- >
- 2013年中版好书榜
-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三浦友和在28岁时与21岁的山口百惠走进婚姻殿堂,至今两人已结伴走过三十余年风雨人生路。令众多影迷牵挂不已的山口百惠,婚后一直保持低调,鲜少接受媒体访问,如今《相性》一书终于将他们二人的婚姻家庭生活展现给读者。
《相性》是日本演员三浦友和于2011年11月19日(他与山口百惠的结婚30周年纪念日)出版的自传。全书围绕“结婚30年、演员40年、人生60年”这个主题,将三浦友和的人生、家庭、事业,以及与妻子山口百惠之间的感情羁绊娓娓道来。 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常常被世人称为“金童玉女”,这…
三浦友和自述与山口百惠相爱、相契、相随三十年
日本“理想名人夫妇”评选中连续七年荣登榜首
旅日作家毛丹青倾力翻译
三浦友和在书中把两人婚姻美满的秘诀归为“相性”。“相性”是个日语词,有“投缘”的意思。中文版书名同样用这个词,是三浦友和本人的希望。
读完全书,我深切感到“相性”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而起到更重要作用的,是这两个人的一种婚姻智慧,是他们对婚姻家庭的共同投入和经营,才形成这样一种理想的夫妻关系。
作为一本明星自传,它并不像市面上常见的同类图书那样,写一些演艺圈的奇闻轶事,把读者带到那个笼罩着光环的世界里去。也许你读完这本书,会感到其实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的故事并不是“神话”。他们的所思所想,也许能够成为你的一面镜子,用来验证自己,增添人生的感悟。
《相性》是日本演员三浦友和于2011年11月19日(他与山口百惠的结婚30周年纪念日)出版的自传。全书围绕“结婚30年、演员40年、人生60年”这个主题,将三浦友和的人生、家庭、事业,以及与妻子山口百惠之间的感情羁绊娓娓道来。
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常常被世人称为“金童玉女”,这不仅仅对日本影迷而言,包括对我这样的中国六〇后,几乎成为了一个域外的美丽传说。尤其是在我移居日本25年后,看过太多的奢华浮世,现在重读这本书,甚感作者从容与淡定,令人肃然起敬。——旅日作家毛丹青
国内离婚率居高不下,不少明星艺人以绯闻换取知名度,在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产生信任危机的当下,《相性》中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的三十年美满婚姻,正是当前社会尤其需要的正能量。——《北京青年报》
我一直以为三浦友和的演员之路是走得很顺的,可是这本书明确且平静地告诉了所有读者,他将近四十年的演员人生中,其实走的基本都是陡坡,几乎没什么平顺的路途。但是三浦友和却淡淡地叙说着这些,因为对他来说,这些都可以当成自己得到无价之宝的部分代偿,甚至连这些,他都化为了一种幸福。因为对他来说,妻子就是他最大的幸运和幸福。
——豆瓣书评人weiwei
序言
第一章 转机
第二章 少年
第三章 离家
第四章 解放
第五章 结婚
第六章 父亲
第七章 演员
第八章 戒指
第九章 两人
后记 阿部秀司(电影制片人)
译后记 毛丹青
附录 三浦友和电影作品年表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自己的人生跟别人比起来,有多么“特别”,也不觉得我们夫妻有什么“特别”,像电影和电视剧里出现的波涛汹涌,从未落到我们的身上。不过回想起来,自己的人生中确有几次大转机。自己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想到这些,总觉得在花甲之年也许能悟出什么道理来。
我有过七次转机。
九岁——从山梨的乡下搬家,迁到了都市的中央。
十二岁——在立川与音乐相遇。
十五岁——结识畏友忌野清志郎。
十八岁——离开了家。
二十岁——当上了演员。
二十二岁——出演电影《伊豆的舞女》。
后来,在我二十八岁的时候迎来了最大的转机,这就是结婚。
妻子山口百惠,当时正是她如日中天的年代。无论是唱歌还是演戏,她的才能正在全面绽放,对她的辉煌前程,谁都坚信不疑。而且,她已经开始被“神化”了。不用说,当时的我也坚信她日后会更加灿烂。
一九七四年,在我二十二岁的时候,因为拍摄格力高的电视广告,第一次见到了妻子。同年一起出演了电影《伊豆的舞女》之后,社会上一直称我们为“黄金搭档”。在我们结婚之前的六年里,拍电视广告,拍电视连续剧,一年还拍两部电影……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一起。后来有人问我:“那么忙的时候,你们怎么约会呢?”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约会,因为在拍摄现场总是在一起。还有人问我:“你在什么时候产生了恋爱感觉?”这个问题可让我困惑了,不是要隐藏什么,说来也怪,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而当我发觉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这样。
一九七九年的新年,我们为拍电视广告到了夏威夷。我和她都是一月份出生的,她满二十岁,而我马上就要二十七岁了。当时,她跟我说:“要是结婚了,我就不工作了。”
现在想起来,她这句话是我的一次大转机。在这之前我从未考虑过未来,觉得原有的状态会永远持续下去,这是我的错觉。那时凭着年轻气盛,有股只是往前冲的力量。对于结婚这件事,也不例外。
我也曾认真地想过,究竟想走到什么地步,觉得有些茫然。我也想过妻子会照常工作,而且她继续工作的条件都是具备的。
然而,她回归家庭的意志没有丝毫动摇。在此,我初次领悟到了“责任感”,好像有个开关已经在我生命中打开。因为她说“不工作了”的这句话,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我这个男人!为了这个二十七岁,还算不上三十而立的男人,她放弃了已经拥有的一切,把自己的人生全部奉献出来,托付给我。哪怕是再迟钝的男人也会明白这样的重任,我当然要回应她:
“好吧。我来干!”
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