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 | 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图书详细内容

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兴亡的历史长卷。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有关地方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国内收藏的大量民国书籍报刊,还广泛参考了台湾地区和国外出版的相关资料、著作、文章,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原民国历史的本来面目。…

作者:页数:分类:中国史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11.07ISBN:9787101080001
定价:¥2530.00版印次:

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兴亡的历史长卷。分为十二卷,约760万字。每卷后附本卷人名索引、征引文献。

1.《中华民国史》由当代著名民国史专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新先生担任总主编。主要作者包括民国史研究室研究人员,以及当今学术界部分近现代史专家,其中大多数为该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研究积累的著名学者。 

2.《中华民国史》是国内首部以“中华民国史”冠名的多卷本著作,是目前民国史学科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代表了民国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3.2011年10月,将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中华民国史》作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重大著作,被列入201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社会反响。 

五、内容提要 

《中华民国史》以展现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重大历史进程、重要人物活动和大事备览为主体,是整体反映民国历史全貌的一部民国通史。本书继承了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以纪、传、编年为主要形式,分为三个部分: 

(一)《中华民国史》。是中华民国38年兴亡的历史长卷。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原民国历史的本来面目。该部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约760万字。每卷后附本卷人名索引、征引文献。 

(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选取自1905年同盟会成立至1949年中华民国结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二百余人,撰写人物小传。该部分以人为目,广泛搜集传主生平资料,传主事迹以客观叙述为主,力求史实准确,评断公允,文字精练,真实可信,足以传诸后世。每篇传记的篇幅为3000至6000字。人物排列则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另编姓氏笔画索引、人物分类索引、人物字号及生卒年索引,附于书后。约500万字。 

(三)《中华民国史大事记》。该部分吸取编年体史书的优点,以“大事突出,要事不漏”为取材原则,围绕民国时期各阶段统治政权的活动这一中心,以事件系年、月、日,逐年、逐月、逐日并以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度,编排1905年至1949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纪事范围既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等重要方面,还涉及经济、文化,甚至天灾地变等社会生活层面;不仅包括各阶段统治政权的重大活动,还涉及人民群众的革命活动和反抗斗争。约760万字。 

内容简介

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兴亡的历史长卷。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有关地方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国内收藏的大量民国书籍报刊,还广泛参考了台湾地区和国外出版的相关资料、著作、文章,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原民国历史的本来面目。该部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约760万字。每卷后附本卷人名索引、征引文献。

A 整套装: 

《中华民国史》(全三十六册) 

定价:2530元 

书号:978-7-101-08000-1 

B 分册装: 

1.《中华民国史》(十二卷,十六册) 

定价:990元 

书号:978-7-101-08001-8 

2.《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十二卷,十二册) 

主编:姜克夫 韩信夫 

定价:960元 

书号:978-7-101-07998-2 

3.《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八卷,八册) 

主编:李新 孙思白 朱信泉 赵利栋 严如平 宗志文 熊尚厚 娄献阁 

定价:580元 

书号:978-7-101-07999-9 

  目  录  

中华民国史 第一卷 人物卷

中华民国史 第一卷 上

中华民国史 第一卷 下

中华民国史 第二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二卷 人物记

中华民国史 第二卷 上

中华民国史 第二卷 下

中华民国史 第三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三卷 人物传

中华民国史 第三卷 

中华民国史 第四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四卷 人物传

中华民国史 第四卷 

中华民国史 第五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五卷 人物传

中华民国史 第五卷 

中华民国史 第六卷 人物传

中华民国史 第六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六卷 

中华民国史 第七卷 人物传

中华民国史 第七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七卷 

中华民国史 第八卷 人物传

中华民国史 第八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八卷 上

中华民国史 第八卷 下

中华民国史 第九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九卷 上

中华民国史 第九卷 下

中华民国史 第十卷 1941-1945

中华民国史 第十卷 1943-1944

中华民国史 第十一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十一卷 

中华民国史 第十二卷 大事记

中华民国史 第十二卷 1947-1949

精彩试读

序言

1.《中华民国史》出版前言

《中华民国史》十二卷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完成了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中华民国史》编撰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其时正值“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在那年制订的国家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中,列入了民国史研究的计划。曾经亲历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先生和吴玉章先生,始终关注民国史研究的计划,并曾在1961年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之际重提纂修民国史事。当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以及研究条件的不够周全,这时的民国史研究还停留在科研计划的层面,未及进入实际写作。

1971年,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期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精神,将撰写中华民国史列入了全国重点出版规划,并将民国史的撰写任务交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负责组织进行。为此,近代史研究所在1972年组建中华民国史研究组(1978年改称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由李新先生负责,拟订了编写多卷本《中华民国史》和《中华民国大事记》、《中华民国人物志》、《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资料)》的编撰计划。

众所周知,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术研究事业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尤其是对民国史研究这个过去并无研究基础、而又存在着相当政治敏感性的新兴学科而言,其研究起步之难,非亲历其事者恐未必能够体认。但是,民国史研究组的全体同仁,在李新先生的主持下,迎难而上,集思广益,拟出了民国史研究的基本方案,确定了民国史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对象、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唯物史观出发,以民国时期的统治政权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占有材料,如实记叙历史,评价公允平实,文字力求简练,等等。以此为开端,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民国史组的同仁开始了最初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成果。

1978年以后,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民国史研究也因此而焕发活力,真正成为科学的研究。经过将近十年的积累和努力,1981年,《中华民国史》第一卷由中华书局公开出版发行,这是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第一部民国史,并以其史料丰富、立论平实而引起了海内外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中华民国史》第一卷的出版,是民国史研究作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及奠基之作,其所确立的民国史研究的基本对象、原则与方法,至今仍为学界所大体沿用,从而引领了民国史研究的潮流,确定了民国史研究的前沿地位,于此亦反映出民国史研究前辈当年所秉持的科学精神和求实立场,反映出学术研究的客观规律,并已为民国史研究的实践所证明。

以《中华民国史》第一卷的出版为契机,民国史研究事业由蹒跚起步而迅速发展而繁荣兴盛,并已在今日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中最具活力的断代史研究领域,成为中国历史学中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学科之一。抚今追昔,我们对前辈学者当年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及其远见卓识,实当铭感于心,永志不忘!并对在《中华民国史》编撰过程中卓有贡献但已故去的前辈学者李新、孙思白、李宗一、彭明、周天度、朱宗震诸位先生,致以我们由衷的敬意!

自1981年起,《中华民国史》各卷接续出版,1987年出版第二编第一、第二卷,1996年出版第二编第五卷,2000年出版第三编第五、第六卷,2002年出版第三编第二卷。但是,因为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华民国史》的撰写工作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原先拟订的十二卷本编撰计划迟迟未能完成,以至我们不断接到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催询。在此,我们向那些多年来始终关注着民国史研究计划的各方学者和读者表示诚恳的歉意,让你们久等了!

自2003年起,民国史学科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我们也对民国史研究计划作了调整,努力督促民国史未出各卷的写作,终在2010年底全部完成,交付中华书局。在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中华民国史》十二卷本全部出齐,这是民国史研究室老中青几代学者多年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民国史学科多年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我们亦以此而可告慰于所有为民国史研究计划作出贡献的前辈学者、后辈学人和各界读者!

在《中华民国史》十二卷本出版之际,需要说明的是:

一、考虑到全书命名的简洁统一,此次统一以“卷”命名,而不再使用以前“编”的定名,各卷大体以其研究时段为分隔,不再使用已出各卷的主题性标题。

二、全书十二卷所涉方面和问题甚多,作者不一,写作时间也不一,故有些问题的叙述可能在书中出现时有所重叠、强调或有所缺失、精简,时限衔接也未必严格按前后顺序。

三、以前出过的七卷,此次付印前订正了书中的史实讹误之处,修改了个别的文字,但因为原书作者有些已故,有些离退,再加时间有限,我们对原书并未有大的改动,仍然保留了当年出版时的基本面貌。

四、以前未出的五卷为新撰,但因各卷作者的学术经历与学术风格有别,其中某些卷的某些章或与其他卷章的写作风格有异,本着百花齐放的精神,我们尊重作者的处理,基本保持了作者写作的原貌。

五、各卷的人名、地名及注释的版本和体例,因其史料来源不一,外文译法不一,旧今地名不一,等等原因,可能间有参差,我们已经尽量将其统一,但因全书篇幅较大,或仍可能有漏网之鱼,有待今后再版时订正。

六、原先已出各卷的图片,因为技术原因无法再用,此次十二卷的图片全部重新选取、制作;也是因为技术的原因,各卷卷首均未附地图,读者可参考各类已出地图集。七、各卷所附参考文献和人名索引全部以汉语拼音为序统一重新编制。

《中华民国史》十二卷本的提纲由各卷作者拟定,经研究室内外同仁讨论,再由李新先生审定;第一至三卷文稿由李新、李宗一先生审定;第六、第八、第十一、第十二卷文稿由李新先生审定,第四、第五、第七、第九、第十卷的部分文稿由李新先生审定;各卷作者及写作的具体情况,详见各卷前言。此次十二卷本出版的组织、联络工作由汪朝光负责,已出各卷订正责任人:第一、第三、第十一卷汪朝光,第二卷曾业英,第六卷杨天石,第八卷黄道炫,第十二卷陶文钊。全书清样由汪朝光通读订正,金以林、李在全参加部分工作。参考文献、人名索引、图片统一编排制作,其中参考文献及人名索引编纂者:第一、第三卷李在全,第二、第六卷吕迅,第四、第十一卷汪朝光,第五卷杨天宏,第七、第八卷黄道炫,第九卷吴景平、徐昂,第十卷曹玮、印超,第十二卷马晓娟;图片选取人:第一至第四、第六、第十一、第十二卷李在全、邬逸飞,第五卷杨天宏、李在全、邬逸飞,第七、八卷黄道炫、邬逸飞,第九卷吴景平、宋青红,第十卷马建标。

我们深知,《中华民国史》十二卷本虽然全部出齐,但囿于我们的水平及种种主客观因素,全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诸如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当年统治政权的政治、军事、外交层面,而于经济层面有所欠缺,思想、文化、社会层面则基本未涉及;有些评价或仍有苛求之处,还可以发见时代局限所留下的痕迹;历史资料的运用尤其是海外藏民国史料的运用还有不及;全书在技术方面还有不协调之处;等等。所有这些不足,正反映出民国史研究发展的历程,也是其从一株幼苗发育、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过程中所难以完全避免的。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不足,才激励着我们和代代学人继续努力,在未来撰写涵盖面更广、评价更公允、史料运用更丰富、总体更成熟的民国史,将民国史研究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

《中华民国史》的作者队伍,并不限于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还包括了不少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正是他们对于本书撰写的热心支持,才使本书最终得以完成,并保证了本书撰写的学术质量。对于所外各单位的学者为《中华民国史》撰写所付出的辛勤努力,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任领导、近代史所科研处和图书馆、海内外不少学术机构和档案图书典藏部门、民国史研究的诸多学者,以及其他一些单位(如中国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与个人,都对《中华民国史》的编写工作予以各种形式的支持。在《中华民国史》十二卷本完成出版之际,对于所有曾经为本书撰写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我们谨在此致以由衷的谢意!

负责出版《中华民国史》的中华书局,从已故的前总编辑李侃先生、副总编辑何双生先生,到书局历任领导以及近代史室、历史室的刘德麟先生、陈铮先生及编辑诸君,对于《中华民国史》的编辑出版始终如一,无论出版市场和内外环境如何变化,总是为《中华民国史》的出版提供方便,倾尽其力,充分体现了出版人的坚守与责任。在此次《中华民国史》十二卷本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总编辑徐俊,历史编辑室李静、欧阳红等,对于全书的编辑成稿贡献良多。在此,我们谨对中华书局及与《中华民国史》编辑出版相关的人士表示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谢!

《中华民国史》十二卷本的编纂工作虽已告成,但我们的民国史研究工作却远未结束。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学科,我们有志在未来的民国史研究中推出更多的成果,培养更多的新人,与海内外民国史研究学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民国史研究事业的不断进步。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

2011年5月28日

2.《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出版前言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是在《民国人物传》12卷本的基础上,经过修订增补,扩编而成。

《民国人物传》的编撰工作,始于1972年9月。当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精神,近代史研究所接受了编撰中华民国史的任务,随后,在李新先生的组织和领导下,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组(1978年改称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拟订了编写多卷本《中华民国史》和《中华民国大事记》、《中华民国人物志》、《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资料)》的编撰计划。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术研究事业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但是,负责人物传编撰工作的同志们仍然尽心尽力,在1973年12月编辑完成、由中华书局内部出版发行《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第一辑。此后,我们不断积累研究的成果(至1988年共计出版《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23辑),并以此为基础,于1978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人物传》第一卷,成为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第一本民国人物传记集,以此为契机,民国史研究事业由起步而发展而繁荣,成为今日中国历史学研究中最具活力的断代史研究领域。

编写《民国人物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大体已如李新先生在本书第一卷出版前言中所列明: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占有材料,认真进行研究;2.用记叙文,通过具体事实表现传主的生平,不作过多的评论;3.真实可信,事实确实无误,凡有疑问者宁可不写或存疑;4.反映传主的全貌而又有重点与特点,有详有略;5.用白话文,文字力求简练,引文注明出处。上述要求,既反映了学术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又有对于人物传记编写的具体指导,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尊重学术规律的,并在民国人物传编写的实践过程中,被证明是正确的,发挥了其应有的指导作用。《民国人物传》第一卷及其以后各卷出版时所引起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也说明了上述原则对于民国人物传编写工作的重要意义。

《民国人物传》的作者,早先主要是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随着收录人物的不断增多,作者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先后参与其事者有近百人,而在晚近出版的各卷中,邀约的外稿已经占到多数。对于海內外民国史研究专家学者给予本书编撰的热心支持,我们一向心存真诚的感激!正是由于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才使本书得以最终完成,并保证了所撰传稿的学术质量。

《民国人物传》的编辑工作,最初由李新先生和孙思白先生负责主持,他们还担任第一、第二卷的主编,对本书的编辑方针、撰写方法、人物选题、写作文风以至技术处理等等,多有贡献。自1981年第三卷出版时起,宗志文、朱信泉、严如平、熊尚厚、娄献阁等先生接续担任各卷主编,并请李新先生和孙思白先生分别担任第三至六卷的校阅工作。李宗一、耿云志、林印、李静之、陈民、齐福霖等先生也曾参加过部分人物传稿的审订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任领导、近代史所科研处和图书馆、海内外不少学术机构和档案图书典藏部门、民国史研究的诸多学者以及其他一些单位(如中国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与个人,都对《民国人物传》的编写工作予以各种形式的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尤其是对《民国人物传》的撰写和编辑工作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李新先生、孙思白先生以及作者和编者中已经故去的前辈学者,更当表示我们发自内心的敬意!

负责出版《民国人物传》的中华书局,从前总编辑李侃先生到书局历任领导以及历史编辑室的编辑诸君,始终如一,无论出版市场和内外环境如何变化,总是为《民国人物传》的出版开绿灯、给方便,倾尽其力,精心编校,功莫大焉!

2005年,《民国人物传》原计划编撰的12卷由中华书局全部出齐,共收入传主861人,篇幅约380万字。不过,随着民国史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国史资料的不断开放,民国史研究环境的不断变化,本书也还存在若干的不足之处,诸如有些应收录的人物尚未收录,有些已收录人物的生平经历还有缺失,个别人物的史实还有讹误之处,人物评价可能还不够全面客观,等等。我们本有在全书出齐后进行修订增补的计划,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也有这样的殷切期望,因此,2006年,我们决定对《民国人物传》进行全面的修订和增补,主要工作是:对已出各卷收录的人物传进行修订,补正缺失、错讹之处,修正不妥的评价;对未收录而应收录的人物,尽力增补;统一全书的技术处理,编排收录人物的索引,以利读者的利用;等等。我们认为,应在修订、增补的过程中,尽量利用近些年来新开放的民国史资料,吸收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尽力做到客观求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以此为这次修订、增补工作的基本方针。经过修订和增补,全书更名为《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共收录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传记共978篇,计约500万字,征引资料更全面,人物生平更丰富,历史评价更求实,并采用统一的编排方式,全部八卷一次出齐。至此,我们堪可以新版的《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告慰于民国史研究事业的诸位开创先进、学界同仁以及广大始终关注并支持民国史研究事业的热心读者。

在本书修订、增补的过程中,已出各卷的人物传作者提供了各自的修订稿,也有许多新的作者加入撰写工作,提供了新收录人物的传稿。原先负责主持人物传编写工作的朱信泉、严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娄献阁诸位先生,已经离退休多年,本应安享晚年,但他们克服年高体弱的困难,本着退而不休、善其始终的精神,继续参加修订、增补工作,分工合作,认真负责。此次修订工作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及近代史研究所领导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并促成本书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民国史研究室的赵利栋副研究员担任课题主持人,任劳任怨,不计名利,为本书修订、增补的完成作出很大的贡献。全书既有文稿的修订由朱信泉、赵利栋通读审定,新增文稿由赵利栋编辑、审定,全书清样由赵利栋审阅校订。中华书局编辑部历史编辑室诸位先生对于本书的编辑成稿贡献良多。值此《中华民国史人物传》修订、增补工作完成之际,对于所有曾经为本书撰写、编辑和出版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我们谨在此致以由衷的谢意!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的修订、增补工作虽已告成,但是我们深知,囿于我们的研究水平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诸如还有少数应收录的人物,或因其生平资料难觅,或因种种原因难以下笔,只能暂付阙如;少数已经收录的人物传记,也还存在利用史料不够、生平叙述有缺等问题;有些已出人物传的修订,因为原作者已故或其他原因,叙述和评价还存有当年写作时代的痕迹;等等。所有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我们今后应当着力改进的方面。我们希望每过若干年,都能对本书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和增补,使其不断完善,成为学界研究民国人物和社会各界了解民国人物生平的可靠的、必备的参考著作,并经此而使民国史研究事业生生不息,代有传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

2011年5月28日

3.《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出版前言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是在《中华民国大事记》的基础上经过修订而成。

《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工作,始于1972年9月。当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精神,近代史研究所接受了编撰中华民国史的任务,随后,在李新先生的组织和领导下,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组(1978年改称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拟订了编写多卷本《中华民国史》和《中华民国大亊记》、《中华民国人物志》、《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资料)》的编撰计划。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术研究事业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负责大事记编撰工作的同志们仍然尽心尽力,在1973年12月编辑完成、由中华书局内部出版发行《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一辑。其后,我们不断积累研究的成果(至1990年共计出版《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31辑),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工作,于1997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编写《中华民国大事记》的总体要求和取材方针,大体已如李新先生在1997年为《中华民国大事记》出版所撰“序”中所列明,总体要求是:观点正确,内容充实,材料准确,文字简明;取材方针是:大事突出,要事不漏。这样的总体要求和取材方针,反映了学术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中华民国大事记》的撰写和编辑过程中,我们以此为指导,力求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以科学的标准决定事件的取舍,避免主观随意性,对所用材料认真审查核对,不能确定者则宁可存疑,从而保证了编写工作的质量,也体现了“大事记”编写总体要求和取材方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者,主要是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也有一些室外和所外研究机构的学者,先后参与其事者有50余人,还有20余人参与审订与校阅。韩信夫主持大事记的编纂,负责审稿及定稿。姜克夫在分管大事记编纂工作期间,尽心尽力。章伯锋负责初期规划及组织编写。齐福霖、吴以群对大事记的编纂发挥了重要作用。王述曾为大事记审稿贡献殊多。我们谨对所有为“大事记”编纂付出辛劳和贡献的学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对大事记的编撰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李新先生、姜克夫先生以及编纂者中已经故去的前辈学者,更当表示我们发自内心的敬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任领导、近代史所科研处和图书馆、海内外不少学术机构和档案图书典藏部门、民国史研究的诸多学者以及其他一些单位(如中国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与个人,也对《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纂予以各种形式的支持,中国文史出版社为《中华民国大事记》的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7年《中华民国大事记》出版后,我们不断收到各界读者的反馈,提出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随着民国史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国史资料的不断开放,民国史研究环境的不断变化,已经出版的《中华民国大事记》也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诸如一些历史事件的收录还有缺失、冗余之处,一些史实还有讹误之处,有些事件的排列顺序可能不够精确,有些文字也还不够简练平实,等等。我们本有在适当时机进行修订的计划,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也有这样的殷切期望。因此,2009年,我们决定对《中华民国大事记》进行全面的修订,主要工作是:增删一些历史事件的条目,补正缺失、错讹之处,调整一些收录事件的排序,统一全书的技术格式,等等。我们认为,应在修订过程中,尽量利用近些年来新开放的民国史资料,吸收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尽力做到客观求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以此为这次修订工作的基本方针。不过,考虑到修订工作的时间有限,篇幅亦不能扩充过大,我们大体维持了原先的篇幅,而着重在内容和文字方面有所增删、调整。

此次《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的修订工作,由韩信夫负责,韩信夫、江绍贞、齐福霖、孙思源分工承担,全部修订文稿由韩信夫通读订正。参加修订工作的诸位先生,均已退休多年,本应安享晚年,但他们克服年高体弱的困难,本着退而不休、善其始终的精神,继续担任修订工作,分工合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完成了本书的修订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领导及近代史所科研处、图书馆和所内外的诸多学者,一如既往,对本书的修订工作大力支持。我们谨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此次修订,《中华民国史大事记》收录的事件更全面,征引的资料更丰富,文字表述更简练,并采用统一的编排方式,重新排印为12卷。至此,我们堪可以新版的《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告慰于民国史研究事业的诸位开创先进、学界同仁以及广大始终关注并支持民国史研究事业的热心读者。

对于出版民国史研究室的系列著作素有渊源,贡献良多,并曾对出版《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付出甚多辛劳的中华书局,此次克服诸多困难,慨然承允接手,出版本书。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总编辑徐俊、历史编辑室主任李静、编辑张荣国等,对于本书的编辑成稿多有贡献。值此《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修订工作完成之际,对于所有曾经为本书撰写、编辑和出版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我们谨在此致以由衷的谢意!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的修订工作虽已告成,但是我们深知,囿于我们的研究水平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诸如个别历史事件或有缺失,利用新出史料尤其是海外史料还有不及,叙述还存有当年时代的痕迹,文字叙述还可以更精益求精,等等。所有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我们今后应当着力改进的方面。我们希望每过若干年,都能对本书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和增补,使其不断完善,成为学界研究民国历史和社会各界了解民国历史的可靠的、必备的参考著作,并经此而使民国史研究事业生生不息,代有传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