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精品图书
- >
- 推荐畅销书
- >
- 2012年推荐畅销书
- >
- 文学
- 小说
- 艺术
- 古籍善本(国学)
- 动漫绘本
- 生活
- 励志
- 社科
- 经管
- 文化
- 教育
- 幼儿读物
- 体育
- 外语
- 历史
- 地理
- 计算机
- 科技
- 生物
- 医学
- 农林
- 工业
- 综合
- 进口原版
-
这是一套讲述唐代发展史的新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盛、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大唐帝国战功赫赫,自开国始便积极进取,以钢铁般的意志,打垮一个又一个对手:在北方,廓清漠北,使中国声威远达北西伯利亚;在...
这是一套讲述唐代发展史的新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盛、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大唐帝国战功赫赫,自开国始便积极进取,以钢铁般的意志,打垮一个又一个对手:在北方,廓清漠北,使中国声威远达北西伯利亚;在东方,征服朝鲜;在西北,降服西突厥;在中亚与南亚,大破中天竺、远征小勃律、大勃律,战胜阿拉伯等。书中透露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对当今中国的崛起不无启发。
作者郑文州,笔名醉罢君山,网络知名作者。出版有长篇历史作品《虽远必诛:大汉王朝的扩张》(2008年,鹭江出版社),中篇《海上霸主郑芝龙》(2009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新史记》)。其中《虽远必诛》一书系本书的姐妹篇,上市后反应良好,得到读者的肯定与好评,在当当网读者综合评分为四星半(最高五星)。
第一章 叛乱的时代
一、三箭定天山:铁勒九姓之变
二、兵不厌诈:智取西突厥
三、死灰复燃
四、大漠孤烟直:北征之路
五、复国之路
第二章:帝国的熊途
一、名将的凋零
二、克复安西四镇
三、契丹之乱:李尽忠的反叛
四、契丹之乱:孙万荣的覆灭
五、河北的劫难
六、论钦陵之死
七、亡羊补牢
第三章 过渡时代
一、坚强的防线:受降城的修筑
二、突骑施的兴衰
三、从李旦到李隆基
第四章 日落大草原
一、默啜之死
二、战争与和平
三、第二汗国的终结
第五章 西线的争夺
一、金城公主的嫁妆
二、王君奂之死
三、激战于河西陇右
四、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五、石堡城的争夺
第六章 决战中亚
一、深入亚洲腹地
二、击平突骑施
三、千里奔袭小勃律
四、怛逻斯之战
第七章 尾声:盛唐的终结
序
这是一部关于大唐帝国开拓进取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汉、唐是两座巍巍高山,这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是很相近的:政治相对开明,汉有文景之治、明章之治,唐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外战争均取得赫赫武功,汉代开拓西域、西南,击破匈奴,唐代经略中亚,两灭突厥;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政权在历史上多次遭受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强有力挑战,只有在汉唐时代才有过绝对的军事优势。汉如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唐如赫日当中,烈焰灼人。
强汉与盛唐,哪个朝代更伟大呢?这是很难比较的。汉代前后四百余年,其超级强国的地位,自始至终未受到动摇,王夫之曾经这样评说道:“国恒以弱丧,而汉独以强亡。”相比之下,唐王朝的寿命要短得多,前后二百八十九年。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盛衰的分水岭,唐代真正强盛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这是比不上汉代的。然而,唐帝国面临的对手之强,远甚于汉时,无论是北突厥、西突厥、吐蕃或阿拉伯帝国,均是超一流的对手,故而其武功之取得,较汉代尤显艰难。
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是李渊,然而其恢宏格局的奠基者实际上是唐太宗李世民。他集仁君、明君、雄君于一身,他的伟大之处,在于给大国安上一颗雄心。从唐王朝初创的那天起,便受到北方突厥的严重威胁,甚至一度委曲求全。唐太宗即位时,北突厥兵临城下,震动帝都,以李世民之雄才,尚且不得不签城下之盟。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的唐太宗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彻底击破北突厥,俘其可汗,这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奇迹。对比汉匈战争,以汉之强,仍耗费百余年才降服强敌,唐王朝之霸气,由是可窥一斑。灭北突厥不过是唐初扩张的起点,在之后的二十年里,唐太宗武功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殆可称为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继消灭北突厥后,唐帝国又扫平北方强国薛延陀,廓清漠北,北疆边患不复存在,历史学家岑仲勉评曰:“声威之北及,想蒙古时代尚比太宗为逊色。”打通西域是唐太宗的第二个战略方向,这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征吐谷浑、攻高昌、伐龟兹、战西突厥都是这一战略的组成部分。唐太宗时代,惟一没有打赢的战争是征高丽之战,这场战争的失利,恰恰是因为皇帝亲征。为顾及皇帝的安全,唐朝军队放弃了大纵深的战略,转而采取逐城逐地的争夺,速决战最后成了持久战,这种战略对于劳师远征的一方是相当不利的。
凭借唐太宗奠定的坚实基业以及遗留下的政治资本,唐高宗时代仍然延续扩张势头。在平百济之战中,中国与日本第一次正面交锋,唐朝海军大破日本海军,取得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唐太宗生前未能打败的高丽,也在唐高宗时被征服。在中亚战场,西突厥汗国在唐朝军队的打击下解体,大唐的势力深入中亚,直抵伊朗高原,这也是帝国声势最盛的时代。然而盛极必衰也是自然规律,在唐高宗统治的后期,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权在论钦陵的执政下崛起,大非川之败标志着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北突厥复国则令唐政权北疆再陷危局,帝国的第一期扩张也宣告终结。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皇,从个人奋斗的角度来看,她是个成功者,但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她的统治能力似乎被远远高估了。她的统治并不始自称帝,而是在唐高宗后期便已主持政局,而唐帝国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走向熊途。武则天时代,太宗、高宗时的对外战争成果损失大半,帝国不仅失去昔日的威风,边疆也屡屡告急:北方突厥的入侵,契丹的叛乱,吐蕃的进攻等等。不过女皇还是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帝国航母,没有令它触礁沉没,尽管外壳受损严重,整个船体却还未倾覆。
到了唐玄宗时,大唐帝国迎来第二个春天。“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一个时期,盛世之盛,主要在于经济及文化,若论武功,仍然不及太宗时代。唐太宗的战略是大纵深的围歼,不打则罢,一打势必要一战定胜负,贵在速决,而不打持久战。唐玄宗时的战略格局没那么大,多是陷入旷日持久的苦战,或是一城一地的争夺,或是边界线上的拉锯战,难以看到初唐行云流水、势如破竹的战争场景。玄宗时代的战争十分频繁,而且范围很广,与突厥、吐番、契丹、突骑施、大食、南诏均有军事冲突,几乎与周边有实力的政权都交锋过,其中战果比较大的是平突厥之役与中亚争夺战。与唐太宗平突厥有所不同,唐玄宗平突厥更多倚靠回纥等游牧部落的力量,实际上是以夷制夷的手段。中亚争夺战则是盛唐军事史最精采的一幕,唐、大食、突厥、吐蕃四大势力角逐于中亚,尽显纵横捭阖的智谋,高潮迭起、险象环生,精采纷呈。然而唐玄宗善始却不能善终,安史之乱的爆发,终于结束了大唐帝国一百多年的强盛史,盛唐成了记忆中的光辉时代。
历史是一面魔镜,包纳过往的所有人与事。但倘若认为过往等同于消逝,那未免不贴切。事实上,历史是充满生命力的存在,它默然不语,却悄无声息地传递着无形的力量。这就好比个人,他当下的性格、能力,无不与过往的经历相关联,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带走一切,而是留下精神的印记。一个人曾经取得越多的成就,自信心就越加强大,这是显而易见的心理现象。一个国家同样受到这种心理规律的支配,我们搜寻历史,便是在寻求一种力量。
现代成功学认为,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他心灵力量的强弱。哈尼尔曾这样说过:“在我们‘做’什么之前,我们必定已经‘是’什么了。我们只能‘做’到我们所‘是’的程度。”如果我们把这种理论引申到国家,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国之所以能成为大国,在于有一颗雄心。有了雄心,一切困难就不成其为困难,就如古人所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大国并不总是强国,就像晚清时的中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可是不过就是被列强宰割的大肥肉罢了。当然,晚清时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欧美。可是我们也发现,在历史上,并非先进文明总能战胜落后文明。古罗马毁于蛮族之手,南宋灭于蒙古之手,这都是例子,可见器物进步、经济领先、文明发达并不一定能保证国家安全,失去了雄心,就失去了斗志。就像南宋,经济其实不错,学术也很发达,科技水平也高,当时发明的武器也很多,可是朝廷只是苟且偷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没有雄心,最后灭亡了。
大国雄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家统治者得有雄心。要是政策的制定者只是鼠目寸光,那肯定没戏;其二,国民要有发扬蹈厉的精神。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汉代的伟人们在唐代是备受推崇的,唐代的诗歌、散文包括墓志铭里,都充满歌颂汉代伟人的辞句,象卫青、霍去病、张骞、班超、马援等人,那是唐人的榜样。可是唐代的伟人们在后世却没有得到前辈们的地位,王玄策的天竺的惊人勋绩,在后世默默无闻;大英雄苏定方在小说里成了反面人物;第一次打败日本人的刘仁轨,知名度也不高,后世也没什么人写诗歌来颂扬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汉以后还有唐,唐以后就没有相媲美的朝代了。当然,我认为一个新的中兴时代就要到来,所以我先做点歌颂唐代伟人的活。
《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是《虽远必诛——大汉王朝的扩张》的姐妹篇,以扩张史为视角来写两个强盛王朝的历史,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借此来表现中国历史文化中刚健雄强的一面。有人会说,现在世界潮流是和平对话,不能再说扩张了。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我认为扩张的形式会有别于古代,不再以领土的扩张为主,取而代之的是势力的扩张、影响力的扩张。有人要用第一岛链来封锁中国,我们需不需要去突破?需不需要把海上力量扩张到蓝海深处?有人要在印度洋上充当海盗,杀人越货,我们要不要派海军去那里巡逻?有人要抢钓鱼岛,我们要不要有一种“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无畏气概呢?要不要有凛然不可犯的大国雄心呢?
本书从写作到定稿,历时四载,三易其稿,殊为不易,终得顺利完成并付梓。在这里要感谢我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因为写书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务正业。我还要感谢责任编辑刘春雨女士,她极其严谨认真,并指正书中若干错误。同时,我也感谢许多素未谋面的网友,他们坚定不移的支持与热情的鼓励,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醉罢君山
记于2012年9月23日